近日,百胜欲收购小肥羊的消息在业界闹得沸沸扬扬。在中国知名品牌频遭外资并购的大背景下 ,人们不禁要问 :外资化是否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唯一选项 ?品牌自主权的放弃是否真正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?
百胜为何溢价买“羊”?
在市场集中度低的中国餐饮市场上 ,火锅行业的佼佼者———小肥羊,成为百胜此次的目标。
而百胜买“羊”一事的进展也很快 ,自4月26日小肥羊发布暂停买卖公告,并表示双方已就收购事宜进行初步讨论 ,但并不确定最终是否将会做出任何收购建议 ,到5月13日双方发布联合公告称 ,百胜集团拟以每股6 .50港元的价格 ,溢价三成将小肥羊私有化 ,仅17天。而此项私有化计划生效后 ,百 胜 集 团 将 持 有 小 肥 羊 已 发 行 股 本 的93.22%,参与创办人则持有余下的6.78%。
公告显示,百胜收购小肥羊的原因在于,小肥羊是在中国享誉甚隆的品牌,可令百胜的业务组合锦上添花。同时,百胜从小肥羊过往的探索行动中留意到,火锅概念在海外市场有需求,因此在国际市场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。长远而言 ,百胜的全球业务网络及成功的品牌建设经验 ,有助于探索向全球更广地区引入火锅概念及小肥羊品牌的有效途径,从而让小肥羊以经济上更可行的模式立足市场 ,更好地把握良机。
而小肥羊看上百胜的原因则在于,小肥羊的创办者自小肥羊成立以来,就一直抱持着冲出本地市场、开拓国际市场 ,将小肥羊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的目标。而百胜所拥有的管理世界级品牌的实力及日渐扩大的餐饮网络 ,将有助于推动小肥羊在中国及海外的进一步发展,帮助小肥羊发展为国际知名的连锁餐饮品牌。
显然百胜看好了小肥羊的品牌知名度和火锅市场的前景 ,而小肥羊则要借百胜的国际管理经验实现品牌的长远发展。因此 ,双方一拍即合。
是否重蹈汇源覆辙?
根据《反垄断法》配套细则《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》,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在全球范围内的年营业额超过100亿元或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超过20亿元 ,并且每家在中国境内的年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,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申报,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。
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5月17日表示 ,百胜在中国的餐厅数量有3000多家 ,2010年营业额达到336亿元人民币;小肥羊在国内市场有将近300家餐厅 ,2010年营业额接近20亿 。姚坚还称 ,前不久公布《外商投资并购审查办法》是外资企业在中国进行并购的基本法律规范之一 ,百胜和小肥羊的并购案也应当遵照此法规 ,并需按并购审查程序进行审查。
显然,百胜买“羊”要过商务部这一关 。尽管百胜餐饮集团相关人员一再向外界解释“百胜收购小肥羊,与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没有可比性 ,两个市场的格局完全不一样 。”但是公众依然将两者进行比较评判 。2008年9月 ,可口可乐提出以约179.2亿港元全资收购汇源果汁。但次年3月,由于未通过商务部的反垄断审查 ,并购宣告失败 。
而百胜此次收购小肥羊与当年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有许多相似之处 。公开数据显示 ,百胜是全球最大的餐饮集团 ,在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38000家连锁餐厅。旗下有肯德基、必胜客等知名餐饮品牌。目前,仅旗下的肯德基就在中国700多个城市和乡镇设有超过3200家餐厅 。必胜客在中国130多个城市设有520家餐厅。而小肥羊1999年在内蒙古开业,经历12年的高速加盟扩张,逐渐成为国内火锅的第一品牌,并成功在香港上市。
同样,可口可乐和汇源也分别是全球和 中 国 饮 料 行 业 的 龙 头 企 业 。 百 胜 买“羊”是否会重蹈汇源覆辙,业界对此看法不一 。
山西证券餐饮行业研究员加丽果对媒体表示,百胜在资本市场并购小肥羊,不存在当年像可口可乐收购汇源那样的垄断问题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则认为,中国餐饮市场很大,长久以来集中化程度很低。百胜与小肥羊加起来的销售额为320亿元左右,仅占2%的市场份额 ,应该鼓励行业进一步集中化 。
舆论则对此持相反意见。网友纳赫拉表示 ,当越来越多的民族企业被外资所购买,越来越多的行业“话语权”被外资所控制,雀巢奶粉这样的顶风涨价就会越来越多。所以,我们不能贪图眼前的利益 ,而忽视对行业“话语权”的掌控。
小肥羊遭遇成长烦恼 ?
近年来 ,外资在中国收购细分行业中知名企业的案例层出不穷:中华牙膏 、乐百氏 、苏泊尔 、小护士 、大宝、南孚电池、统一润滑油、哈尔滨啤酒……这些曾经让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国知名品牌缘何纷纷转投外资?
在这些案例中,中方多数都表示 ,通过引入外资,中国企业将飞得更高更远。对此 ,相关专家认为,一个企业家这样做是个例 ,但很多企业家这样做时,背后一定有共同的因素 ,反映了一些中国企业在经历了初期快速增长的发展阶段以后 ,面临日趋激烈和白热化的市场竞争 ,遭遇发展瓶颈的无奈和焦虑。
事实上 ,小肥羊目前正面临着难以突破发展瓶颈的困扰 。数据显示,小肥羊2010年全年营业额同比增长22 .6%,但毛利率却同比下降了2 .7% 。此外,在2010年中国餐饮百强排行榜上的前十名中,有四家火锅品牌,也显示火锅行业竞争日趋激烈,小肥羊的盈利增长空间受到限制。
这无疑反映出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,中国企业家普遍地遇到了一层透明的天花板。而这层透明的天花板除了管理提升不足之外,也与当前的经营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。
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郑文全认为 ,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不如外企,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。大企业和小企业的管理方式完全不同,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,对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是个严峻的挑战。因此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,企业家的确会面临很多管理问题导致的经营难题。
对于在细分行业内数一数二的中国企业而言,引入国际管理经验完善企业管理无可厚非,只是引入国际管理经验是否只有大规模出售股权这一种方式呢?而这背后不争的却是创业容易守业难的事实。
评论专区